问题更复并一保了以太环周年杂了,但坊合
加密圈的时间过得就是快,一转眼以太坊那场惊天动地的"合并"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。记得当时整个圈子都在谈论这个重大升级,现在回头看,这场变革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。
从挖矿到质押:一场能源革命
以前以太坊和比特币一样要靠矿工"烧电"维持运转,那场面简直像在搞能源竞赛。去年9月转成PoS后,整个网络就像换了个引擎——不仅省油还环保。CCRI的数据显示,以太坊现在能耗降了99.99%,碳排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要知道,环保问题可是传统机构最常拿来攻击加密货币的把柄,这次升级直接把这张牌给废了。
我认识几个华尔街的朋友,他们以前总拿"比特币耗电量比阿根廷还大"说事。自从以太坊合并后,这帮人反而开始悄悄研究怎么布局ETH了——这大概就是科技的力量吧。
质押热潮下的隐忧
合并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质押量暴增。现在有超过2696万枚ETH被锁定,质押率达到22.44%。但有意思的是,这场质押盛宴反而暴露了新的问题。
像Coinbase这样的大交易所本来是被寄予厚望的,结果因为Tornado Cash那档子事,搞得大家都不敢把ETH往中心化平台存。于是Lido这种去中心化质押平台就火了,现在占了32.3%的市场份额。但讽刺的是,当一家"去中心化"平台掌握这么大话语权时,它本身就成了新的中心化风险。
说实话,这就像我们去菜市场买菜,本来是为了避开超市垄断,结果发现菜市场也被几个大户控制了——去中心化的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
二层网络的春天
合并虽然没直接提升以太坊的速度(TPS还是在10左右徘徊),但它为后续升级铺好了路。最近L2生态的爆发就是最好的证明——zkSync、Optimism这些二层网络现在日均处理量是主链的两倍还多。
我在DeFi群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对话:"Gas费又涨了?""切到Arbitrum上去啊!"这种场景在合并前可不多见。以太坊现在像个老父亲,虽然自己动作慢,但培养出了一堆能干的"儿子"。
监管的迷局
美国SEC最近对质押服务的打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他们一边说某些质押产品是证券,一边又对同样机制的PoW代币网开一面。更搞笑的是,CFTC和SEC还在为"以太坊到底是商品还是证券"吵得不可开交。
这就好比两个交警在路边争辩一辆车到底是卡车还是轿车,而车主早就开着车跑没影了。监管总是慢半拍,这大概就是加密世界的常态吧。
未来:慢工出细活
V神最近在韩国提到的新功能确实让人期待——用手机就能跑节点?账户抽象让钱包像邮箱一样简单?这些听起来都很美好。但以以太坊的开发节奏来看,我们可能还要再等个一两年。
说实话,在经历了FTX暴雷、Terra崩盘这些破事之后,我反而更欣赏以太坊这种"慢就是快"的哲学。与其追求短期爆点,不如像瑞士钟表匠一样打磨技术。毕竟在这个行业,活得久才是真本事。
合并一周年,以太坊交出的成绩单算不上惊艳,但绝对扎实。就像种树一样,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第一年长了多高,而在于它的根扎得有多深。你说呢?
(责任编辑:探索)
-
今天市场行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比特币像个老大哥一样稳坐钓鱼台,可那些小弟山寨币们却像喝高了一样上蹿下跳。说实话,这种行情最考验投资者的定力了。咱们先来看看今日的几个重要消息:首先是某条"巨鲸"在34,765美元抛了152个比特币,5天净赚69.6万美元。这个操作让我想起去年那个在底部抄底的机构,现在想想,市场永远都是先知先觉者吃肉,后知后觉者买单。还有件有趣的事,一家加密恢复公司居然想破解Ripp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看着SocialFi这个赛道就像在看一场永不停歇的轮盘游戏。从Axie Infinity到Friend Tech,哪个不是刚开始火热朝天,结果三个月就凉凉?这些项目就像烟花一样短暂绚烂,至今还没出现像Uniswap这样的常青树。说起来挺讽刺的,DeFi能玩出那么多花样,SocialFi却总在死亡螺旋里打转。TON的独特优势:不只是又一个公链TON这条链不一样,它骨子里就带着"意图优先"的设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加密圈子里,大家都在热议一个有趣的现象:BRC-20的代表项目ORDI和Solana之间的较量。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不禁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。ORDI的爆发式成长还记得去年ORDI刚上线币安时的疯狂场面吗?那个80%的火箭式上涨,简直让整个市场都沸腾了。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当时以6美元的价格买入,现在还在感叹当时为什么不多买点。目前,"16G1x"和"bc1qa"这两个地... ...[详细]
-
区块链生态再添新军:波场TRON携手Moby Media共绘去中心化蓝图
最近区块链圈子里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- 波场TRON这个老牌公链与新兴Web3媒体Moby Media正式牵手了。作为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这真是个明智的选择。Moby Media可不是一般的媒体,他们那些干货满满的AMA节目我追过不少,每次都能从行业大咖的分享中get到新知识。想想看,一个累计举办超过1000场AMA的专业平台,和一个用户数突破1.8亿的顶级公链合作,会产生怎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加密圈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Kraken、Gemini和Bullish这几家交易所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上市。作为一个见证过Coinbase当年IPO盛况的业内人士,我不得不感叹市场风向真是变了。政策东风助力加密企业还记得前些年美国政府对加密货币那种"要么不管、要么打压"的态度吗?就在上周,白宫突然发布了一份166页的数字资产报告,SEC主席也公开谈论"加密项目"计划。这感觉就像严冬过后突然迎来春暖... ...[详细]
-
11月的加密市场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,比特币不仅延续了上涨势头,更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回暖。作为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注意到这次复苏与以往有些不同:不再是比特币"一枝独秀",而是呈现出"百花齐放"的格局。这或许预示着加密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宏观利好助推市场回暖说实话,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确实出乎很多人意料。还记得2022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吗?当时比特币跌得让人心碎。但谁能想到,仅仅一年后它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几年,我常常在想:如果十年前有人告诉我,未来金融交易的底层逻辑会完全重构,我一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。但如今,看到GCW FINANCE这样的创新者正在改变游戏规则,我才真正意识到金融科技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。从新加坡出发的金融革命记得2019年我第一次听说GCW FINANCE时,它还是Harding Loevner旗下的一个实验性项目。谁能想到短短几年间,这个扎根于亚洲金融中心新加坡的平台,已经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名跟踪加密货币市场多年的观察者,我必须说2023年的以太坊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大家都在讨论"加密货币寒冬",谁能想到以太坊今年能打出这么漂亮的反击战?价格冲到2300美元不说,更关键的是它在多个维度上都开始挑战比特币的老大地位。ETF预期点燃市场热情说实话,当看到以太坊单周涨幅10%的数据时,我的第一反应是:这次不一样了。要知道在传统金融圈子里,ETF就像是一张镀金的入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我第一次看到BMNR这种资本运作模式时,简直被它的"精妙"设计惊呆了。但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,这种看似完美的循环背后必定藏着某种"魔术手法"。今天,我就带大家拆解这个魔术的机关。1. 一个简单的资本游戏想象一下,BMNR就像个装满ETH的钱袋子。假设最初这个袋子里有100亿美元的ETH,市场给它110亿美元的估值(多出来的10亿是投资者对未来增长的期待)... ...[详细]
-
稳定币巨头Tether的银行突围战:为何选择巴哈马这家名不见经传的银行?
当传统银行纷纷对加密货币行业说不的时候,Tether这家全球最大的稳定币发行商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的"银行大突围"。最近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Tether悄悄地把巴哈马的Britannia银行纳入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名单。要知道,在美国各大银行对加密货币敬而远之的当下,这个选择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。银行业寒冬中的救命稻草记得去年FTX爆雷后,整个加密行业就像得了传染病一样被银行体系排斥。我认识的几... ...[详细]